搜索结果: "太阳病"

共找到 58 条结果

伤寒论 · 第2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

伤寒论 · 第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,体痛,呕逆,脉阴阳俱紧者,名为伤寒。

伤寒论 · 第6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,为温病。若发汗已,身灼热者,名风温。风温为病,脉阴阳俱浮,自汗出,身重,多眠睡,鼻息必鼾,语言难出。若被下者,小便不利,直视失溲,若被火者,微发黄色,剧则如惊痫,时瘛疭,若...

伤寒论 · 第8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,以行其经尽故也。若欲作再经者,针足阳明,使经不传则愈。

伤寒论 · 第9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欲解时,从巳至未上。

伤寒论 · 第1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头痛、发热、汗出、恶风,桂枝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4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反汗出恶风者,桂枝加葛根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5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下之后,其气上冲者,可与桂枝汤。方用前法。若不上冲者,不得与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6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三日,已发汗,若吐、若下、若温针,仍不解者,此为坏病,桂枝不中与之也。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桂枝本为解肌,若其人脉浮紧,发热汗不出者,不可与之也。常须识此,勿令误也。

伤寒论 · 第20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发汗,遂漏不止,其人恶风,小便难,四肢微急,难以屈伸者,桂枝加附子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21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下之后,脉促胸满者,桂枝去芍药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2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得之八九日,如疟状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其人不呕,清便欲自可,一日二三度发。脉微缓者,为欲愈也;脉微而恶寒者,此阴阳俱虚,不可更发汗、更下、更吐也;面色反有热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不能得小汗出,...

伤寒论 · 第24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初服桂枝汤,反烦不解者,先刺风池、风府,却与桂枝汤则愈。

金匮要略 · 第25条

痉湿暍病脉证第二

太阳病,发热无汗,反恶寒者,名曰刚痉(一作痓,余同)。太阳病,发热汗出而不恶寒,名曰柔痉。

金匮要略 · 第26条

痉湿暍病脉证第二

太阳病,发热,脉沉而细者,名曰痉,为难治。

伤寒论 · 第27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。脉微弱者,此无阳也,不可发汗,宜桂枝二越婢一汤。

金匮要略 · 第27条

痉湿暍病脉证第二

太阳病,发汗太多,因致痉。

伤寒论 · 第31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无汗恶风,葛根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34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桂枝证,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,脉促者,表未解也,喘而汗出者,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35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头痛发热,身疼腰痛,骨节疼痛,恶风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

金匮要略 · 第36条

痉湿暍病脉证第二

太阳病,其证备,身体强,几几然,脉反沉迟,此为痉,栝蒌桂枝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37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十日以去,脉浮细而嗜卧者,外已解也。设胸满胁痛者,与小柴胡汤。脉但浮者,与麻黄汤。

伤寒论 · 第42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外证未解,脉浮弱者,当以汗解,宜桂枝汤。

伤寒论 · 第4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下之微喘者,表未解故也,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44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外证未解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,欲解外者,宜桂枝汤。

伤寒论 · 第45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先发汗不解,而复下之,脉浮者不愈。浮为在外,而反下之,故令不愈。今脉浮,故在外,当须解外则愈,宜桂枝汤。

伤寒论 · 第46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脉浮紧,无汗,发热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证仍在,此当发其汗。服药已微除,其人发烦目瞑,剧者必衄,衄乃解。所以然者,阳气重故也。麻黄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47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脉浮紧,发热,身无汗,自衄者,愈。

伤寒论 · 第48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二阳并病,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不彻,因转属阳明,续自微汗出,不恶寒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,不可下,下之为逆;如此可小发汗。设面色缘缘正赤者,阳气怫[fú]郁在表,当解之熏之。若发汗不彻,不足言,阳气怫...

伤寒论 · 第71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发汗后,大汗出,胃中干,烦躁不得眠,欲得饮水者,少少与饮之,令胃气和则愈。若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82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发汗,汗出不解,其人仍发热,心下悸,头眩,身瞤动,振振欲擗地者,真武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9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先下而不愈,因复发汗,以此表里俱虚,其人因致冒,冒家汗出自愈。所以然者,汗出表和故也。里未和,然后复下之。

伤寒论 · 第94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未解,脉阴阳俱停,必先振栗汗出而解。但阳脉微者,先汗出而解。但阴脉微者,下之而解。若欲下之,宜调胃承气汤。

伤寒论 · 第95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,此为荣弱卫强,故使汗出,欲救邪风者,宜桂枝汤。四十七。

伤寒论 · 第10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,柴胡证仍在者,先与小柴胡。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,下之则愈。

伤寒论 · 第106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不解,热结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当先解其外;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者,乃可攻之,宜桃核承气汤。

伤寒论 · 第110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二日反躁,凡熨其背而大汗出,大热入胃,胃中水竭,躁烦必发谵语;十余日,振栗自下利者,此为欲解也。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,反呕,欲失溲、足下恶风、大便硬,小便当数,而反不数及不多,大便...

伤寒论 · 第111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中风,以火劫发汗,邪风被火热,血气流溢,失其常度。两阳相熏灼,其身发黄。阳盛则欲衄,阴虚小便难。阴阳俱虚竭,身体则枯燥,但头汗出,剂颈而还,腹满微喘,口干咽烂,或不大便,久则谵语,甚者至哕,手足...

伤寒论 · 第114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以火熏之,不得汗,其人必躁,到经不解,必清血,名为火邪。

伤寒论 · 第120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当恶寒发热,今自汗出,反不恶寒发热,关上脉细数者,以医吐之过也。一二日吐之者,腹中饥,口不能食;三四日吐之者,不喜糜粥,欲食冷食,朝食暮吐。以医吐之所致也,此为小逆。

伤寒论 · 第121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吐之,但太阳病当恶寒,今反不恶寒,不欲近衣,此为吐之内烦也。

伤寒论 · 第12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心下温温欲吐,而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满,郁郁微烦。先此时自极吐下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若不尔者,不可与。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汤证,以呕故知极吐下也。调胃承气汤。

伤寒论 · 第124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六七日,表证仍在,脉微而沉,反不结胸,其人发狂者,以热在下焦,少腹当硬满,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,以太阳随经,瘀热在里故也。抵当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25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身黄,脉沉结,少腹硬,小便不利者,为无血也;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者,血证谛也,抵当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27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太阳病,小便利者,以饮水多,必心下悸;小便少者,必苦里急也。

伤寒论 · 第134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太阳病,脉浮而动数,浮则为风,数则为热,动则为痛,数则为虚。头痛发热,微盗汗出,而反恶寒者,表未解也。医反下之,动数变迟,膈内拒痛(一云头痛即眩),胃中空虚,客气动膈,短气躁烦,心中懊憹[náo],阳气内...

伤寒论 · 第137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太阳病,重发汗而复下之,不大便五六日,舌上燥而渴,日晡所小有潮热,从心下至少腹硬满,而痛不可近者,大陷胸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39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太阳病,二三日,不能卧,但欲起,心下必结,脉微弱者,此本有寒分也。反下之,若利止,必作结胸;未止者,四日复下之,此作协热利也。

伤寒论 · 第140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太阳病,下之,其脉促(一作纵),不结胸者,此为欲解也。脉浮者,必结胸。脉紧者,必咽痛。脉弦者,必两胁拘急。脉细数者,头痛未止。脉沉紧者,必欲呕。脉沉滑者,协热利。脉浮滑者,必下血。

伤寒论 · 第15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太阳病,医发汗,遂发热恶寒,因复下之,心下痞,表里俱虚,阴阳气并竭。无阳则阴独,复加烧针,因胸烦,面色青黄,肤瞤者,难治。今色微黄,手足温者,易愈。

伤寒论 · 第16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太阳病,外证未除,而数下之,遂协热而利,利下不止,心下痞硬,表里不解者,桂枝人参汤主之。

心下痞

伤寒论 · 第181条

辨阳明病脉证并治

问曰:何缘得阳明病,答曰:太阳病,若发汗,若下,若利小便,此亡津液,胃中干燥,因转属阳明。不更衣,内实,大便难者,此名阳明也。

伤寒论 · 第244条

辨阳明病脉证并治

太阳病,寸缓关浮尺弱,其人发热汗出,复恶寒,不呕,但心下痞者,此以医下之也。如其不下者,病人不恶寒而渴者,此转属阳明也。小便数者,大便必硬,不更衣十日,无所苦也。渴欲饮水,少少与之,但以法救之。渴者,...

伤寒论 · 第248条

辨阳明病脉证并治

太阳病三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250条

辨阳明病脉证并治

太阳病,若吐,若下,若发汗后,微烦,小便数,大便因硬者,与小承气汤和之愈。

伤寒论 · 第266条

辨少阳病脉证并治

本太阳病不解,转入少阳者,胁下硬满,干呕不能食,往来寒热,尚未吐下,脉沉紧者,与小柴胡汤。

伤寒论 · 第279条

辨太阴病脉证并治

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尔腹满时痛者,属太阴也,桂枝加芍药汤主之。大实痛者,桂枝加大黄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太阳之为病,脉浮、头项强痛而恶寒。

太阳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