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市面上流传的伤寒论注解,因为版本问题和各家的理解问题导致编号存在不统一的情况,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和参考,我们特地整理了《各个版本伤寒论解读编号对照表》供大家查阅。
仲景这个书,他在头一章“太阳病篇”笔墨费得相当多,全书共计112方,咱们(在太阳病篇)讲过的方大概是74个,我数一数,可见在全书占了一半还多了呢!112方嘛,这就占了74方。那么这个书对太阳病怎么说的,现在我们根据这个书上(的内容),来略略地谈一谈。
阳明病按八纲分析,就是阳证在里,就病位上来说是在里。什么叫作阳明病呢?阳明病不是什么特殊个别的病,不像肝炎、肾炎等为个别的病,它与太阳病一样,在这个书,古人的病名,都是一般的“证”,什么病都可以得阳明病。阳明病不是单独的那么一种病,它有特征,什么特征呢?
这个书只是在原则上讲少阳病的特征。由中风、伤寒传来的这种情况:由中风来的,中风多热,所以不止于口苦、咽干、目眩,甚至于耳聋、目赤,但是既传入少阳,都有胸胁苦满而烦。要有这种情况,这是柴胡证,不可吐下。伤寒(传来的)也是一样的,意思含蓄得多,一方面给太阳伤寒与少阳病就“头痛发热”(相似症状,给出)鉴别的一个法子:证候是一个(辨别之处),但要辨脉,脉弦细,把少阳脉也说出来了。
把病分成两大类,在中医辨证上主要是阴阳。 病的发生,(包括)脉法也是这样的:不太过便不及,全是的,证候也是。矛盾是普遍存在的,我们讲的阴阳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。上、下就是矛盾,上是积极的方面;前后也是一样的;美、恶,美就是积极的。把积极的方面都叫作阳,把消极的方面都叫作阴,这是古人的阴阳,就是给矛盾的两方面起的。
太阴病到这儿就完了,是吗?其实不是! 前面讲了很多,像下利清谷咱们用前面讲的四逆汤,那全属于太阴。太阴,人的死亡就在这个阶段。太阴病要是不治,胃气衰败到极点,是不可复还的,非死不可。那么这些病他都没搁到太阴篇里头,为什么呢?他有他的用意啊。
那么今天把少阴病篇讲完了。少阴病历来的说法,都不敢说少阴病它是表证,其实它明明白白是表证,前面讲得很清楚了,“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,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,以二三日无里证故也”,它没有里证,它就是冲表证说的。那为什么这些读者以至于这些注家不这么说呢?有一个问题,就是把六经看成经络之经了:少阴病嘛,少阴肾经,怎么跑出表来了呢?就犯这个病了。
厥阴病篇非常简略,就是这四条。你们看看本篇就明白了。以厥阴病做题首的,就这四条,都冠以厥阴病,从底下(第330条)“诸四逆厥”以下,你们看看,一个没有厥阴病了,你看看本文都没有。根据这种题首也看出来了,前后不是论述一个主题。前四段全是论厥阴病以下呢,“辨厥利呕哕”。
到这里,我们把三阳三阴篇讲完了。 我们今天趁着有时间,就把中医这套东西复习一下子。就按着这个书。那《伤寒论》辨证啊,是以六经来分的,所以大家都知道六经辨证。但是他这个书前后,全说的是“表里阴阳,寒热虚实”,既有六经又有八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