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希恕解读

原文

【396】大病瘥后,喜唾,久不了了,胸上有寒,当以丸药温之,宜理中丸。

胡希恕解读

(本条)这是没问题的。

“大病瘥后”,胃气不复,就是胃虚有寒,尤其有寒饮。胃虚才停饮嘛,胃要不虚则饮在那儿待不住。

由于有饮,所以他“喜唾”,饮往上。根据辨证这都挺好:口干口渴是里头有热,“喜唾”,口当然不干了,口水多,都是里头有寒。

那么有寒怎么办呢?就用温药吧,一般最常用的就是理中丸。理中就是理中焦,就是治胃,古人说是治脾,脾胃,(其实我认为)古人说的脾的功能大多是胃的功能。

不过我们也可以加个小心,有的时候(本条所述)也有吴茱萸汤证。吴茱萸汤证也喜唾,但它(吴茱萸汤证)那个喜唾,胃的毛病比较重,总是要有恶心,起码是恶心,甚至于头要晕,胃停水多,那就是吴茱萸汤证。吴茱萸汤证也有唾涎沫,头痛,或者头晕,或者胃疼。吴茱萸汤也是温中祛饮,祛饮的力量大,吴茱萸汤证影响到头部。理中汤不影响头部,但是心下痞硬,胃特别虚。

评论 (0)

登录 后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