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希恕解读

原文

【198】阳明病,但头眩,不恶寒,故能食而咳,其人咽必痛。若不咳者,咽不痛。

胡希恕解读

我们前面讲了,头眩(大多)都是停饮的关系,胃停饮则脑袋眩,可是热要是上冲得厉害,脑袋也眩,所以,咱们在临床上,石膏证、白虎汤证也常头眩、头痛的。有停饮,像咱们用苓桂术甘汤,“起则头眩”嘛;吴茱萸汤也治头眩,那是水气往上冲得凶了,呕吐。(本条)这个头眩就不是(水饮),“但头眩不恶寒”,这纯粹是热呀,阳明病是恶热而不恶寒,(本条)这个人的头眩与不恶寒在一起,这就是热象,热攻冲上头,也头眩。所以这在临床上很要紧的。

所以咱们治头眩有由于热亢于上的,有由于胃有停饮而冲逆的,也有贫血性的,那个咱们没讲呢,《金匮》上就有了,所以妇人临产的时候常昏冒嘛,冒也是冒眩,那是贫血性的眩。一般停水或者热往上壅逆的头眩最多见。

但是真正热,他就不恶寒。“故能食而咳”,这就跟中风、中寒那个辨证(类似),所以阳明病能食者为中风,里头有热,有热他也能吃。

由于头眩,热上亢得厉害,一定波及肺而咳的。“其人咽必痛”,有热又咳,嗓子因咳而伤,就要痛,所以他嗓子也必会痛。

评论 (0)

登录 后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