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结果: "甘草"

共找到 132 条结果

条文 (20)

伤寒论 · 第29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、脚挛急,反与桂枝欲攻其表,此误也,得之便厥。咽中干,烦躁,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汤与之,以复其阳。若厥愈足温者,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,其脚即伸。若胃气不和,谵语者,少...

伤寒论 · 第30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

问曰:证象阳旦,按法治之而增剧,厥逆,咽中干,两胫拘急而谵语。师曰:言夜半手足当温,两脚当伸,后如师言。何以知此?答曰:寸口脉浮而大,浮为风,大为虚,风则生微热,虚则两胫挛,病形象桂枝,因加附子参其间...

伤寒论 · 第6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

伤寒论 · 第64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65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发汗后,其人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66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发汗后,腹胀满者,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67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伤寒,若吐,若下后,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,发汗则动经,身为振振摇者,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68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发汗,病不解,反恶寒者,虚故也,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73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伤寒,汗出而渴者,五苓散主之;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76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发汗后,水药不得入口为逆,若更发汗,必吐下不止。发汗、吐下后,虚烦不得眠,若剧者,必反复颠倒,心中懊憹[náo](上乌浩,下奴东切,下同),栀子豉汤主之;若少气者,栀子甘草豉汤主之;若呕者,栀子生姜豉汤主...

伤寒论 · 第118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火逆下之,因烧针烦躁者,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58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伤寒中风,医反下之,其人下利日数十行,谷不化,腹中雷鸣,心下痞硬而满,干呕心烦不得安,医见心下痞,谓病不尽,复下之,其痞益甚。此非结热,但以胃中虚,客气上逆,故使硬也,甘草泻心汤主之。

心下痞

伤寒论 · 第162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下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若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。

伤寒论 · 第175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风湿相搏,骨节疼烦,掣痛不得屈伸,近之则痛剧,汗出短气,小便不利,恶风不欲去衣,或身微肿者,甘草附子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77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伤寒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。

伤寒论 · 第302条

辨少阴病脉证并治

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,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。以二三日无证,故微发汗也。

伤寒论 · 第311条

辨少阴病脉证并治

少阴病二三日,咽痛者,可与甘草汤,不瘥,与桔梗汤。

伤寒论 · 第356条

辨厥阴病脉证并治

伤寒,厥而心下悸,宜先治水,当服茯苓甘草汤,却治其厥。不尔,水渍入胃,必作利也。茯苓甘草汤。

伤寒论 · 第81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

凡用栀子汤,病人旧微溏者,不可与服之。

伤寒论 · 第159条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下)

伤寒服汤药,下利不止,心下痞硬,服泻心汤已,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,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。理中者,理中焦,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。复不止者,当利其小便。赤石脂禹余粮汤。

心下痞

方剂 (70)

甘草干姜汤
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

芍药甘草汤
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

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别名:苓桂枣甘汤

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

别名:苓桂术甘汤

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

别名:麻杏石甘汤

四逆汤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强人可大附子一枚,干姜三两。

栝蒌桂枝汤

上六味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温三服,取微汗。汗不出,食顷,啜热粥发之。

桂枝二越婢一汤

上七味,以水五升,煮麻黄一二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本云, 当裁为越婢汤、桂枝汤,合之饮一升。今合为一方,桂枝汤二分,越婢汤一分。

桂枝二麻黄一汤

上七味,以水五升,先煮麻黄一二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 再服。本云,桂枝汤二分,麻黄汤一分,合为二升,分再服。今合为一方,将息如前法。

桂枝加厚朴杏子汤

上七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覆取微似汗。

桂枝加葛根汤

上七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、葛根,减二升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覆取微似汗,不须啜粥,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。

桂枝加附子汤
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本云,桂枝汤今加附子。将息如前法。

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

上六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小便利则愈。本云桂枝汤,今去桂枝, 加茯苓,白术。

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

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本云,桂枝汤今去芍药,加附子。将息 如前法。

桂枝去芍药汤

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本云,桂枝汤今去芍药。将息如前法。

桂枝汤

上五味, 㕮咀三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适寒温,服一升。服已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。温覆令一时许,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,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必不除。若一服汗出病瘥,停后服,不必尽剂。...

白虎加人参汤

上五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汤成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调胃承气汤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更上火微煮令沸,少少温服之。

药材 (25)

甘草

味甘平,生川谷。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,金创,尰,解毒。久服轻身,延年。

大枣

味甘平,生平泽。治心腹邪气,安中养脾,助十二经,平胃气,通九窍,补少气少津,身中不足,大惊,四肢重,和百药。久服轻身长年。叶:覆麻黄能出汗。

桂枝

别名:牡桂

味辛温,生山谷。治上气咳逆,结气,喉痹,吐吸,利关节,补中益气。久服通神,轻身,不老。

生姜

神农本草经无介绍

芍药

味苦平,生川谷。治邪气腹痛,除血痹,破坚积,寒热,疝瘕[jiǎ],止痛,利小便,益气。

附子

味辛温,生山谷。治风寒咳逆,邪气,温中,金疮。破癥坚积聚,血瘕,寒湿踒躄,拘挛,膝痛不能行步。